不是每一句“对不起”都能换来“没关系”
也不是每一句“没关系”都代表“我不在意”
上次和受亲子关系困扰的女孩聊过后,我按照计划约来了她的爸妈。
约的是下午的2点钟咨询,按照我的职业习惯,我会提前15分钟到达咨询室,开好空调,备好茶水。
差不多1点50的时候,女孩的父母就到了,妈妈很礼貌的问我:“您好,请问庄老师在吗?我们约了2点的咨询。他要是还在忙,我们可以等一会儿,离我们约定的时间也还差一会儿。”
“您好,我就是。这边请。”
之前听女孩讲过,爸妈退休前都是公务员,爸爸是科长,妈妈是部长,“早到”应该是他们早已习惯的生活方式。爸爸看上去很严肃,两个人身上没有名牌,干净朴素。女儿的穿着打扮应该也是受父母的影响。
坐下来之后,妈妈直奔主题,问我:“庄老师,我女儿为什么现在都找不到对象,是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?”
“确实出现了一些状况,但称不上是问题,孩子是好孩子,你们要有信心。”我回答道。“这次约你们过来,也是我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她在亲子关系这一块很困扰,很大程度上,这也是她没有办法走进一段亲密关系的原因。”
“亲子关系?”母亲皱了皱眉,下意识的和父亲对望了一下。
“女儿觉得每次你们给她的反馈都是希望她能够帮助解决问题,但是她又没有能力去解决,在你们中间,她很为难,所以对你们感到愧疚,现在到了要结婚的年纪,在该找什么样的对象的问题上跟你们的分歧很大,所以一直也不敢步入一段婚姻。这是她给我的反馈,也想听听你们是怎么说。”
接下来的20多分钟里,母亲向我阐述了她对于这些年和孩子之间相处的反思,话语间满是愧疚和无奈。父亲全程皱着眉,没说一句话。
这对父母和天下很多父母一样,虽然对孩子的爱都是向善的,但是方法上会有些偏差。
在认识到双方的问题后,我问他们:“那你们要不要试着改变一下沟通方式呢?”
从头到尾都没说过一句话的父亲这时候突然挺直了腰,坚定的看着我说:“愿意的,我们当然愿意,我们再也不发火了。”母亲也坚定的点点头。
在面对亲子问题时,咨询师很多时候要做的只是一个桥梁工作。让彼此都能“听懂”对方的声音。
接下来我给这对父母的建议其实适用于很多家庭、很多关系。如果你觉得有用,也可以拿去试试:
不必一下否定掉之前的一切,一心只想彻底的改变,制定一个小目标,一步一步来。
如果之前一遇到就容易发火,那下次碰到问题的时候,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这个事情一定要靠发火来解决吗?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?这之中我有没有错?
问完这三个问题之后,基本自己已经能平静下来了,反复练习直到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。这看起来简单,其实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还是很有难度的,要多加思考。
父母是孩子来到世界上见到的第一对情侣,一个包容、有力量的家庭能给到孩子向善的力量。
给这对父母咨询结束的当天,女孩很兴奋的打电话给我说:“老师,今天爸妈没有吵架,谢谢你!”
有人第一次做你的孩子,也有人第一次做你的爸爸,做你的妈妈,请多指教。